BOB.com古文中哪些字的意思是“酒杯”
觥(gong):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:“射者中,羿者胜,~~交错,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.”觥,是一种平底、有把、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.旧注说:“觥大七升,以凹角为之.”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,考古家发现有铜凹,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,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.
尊:李白诗《行路难》中:“金樽清酒斗十千.”古人说“决胜于樽(尊)俎之间”,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.俎是盛肉器.由于它使用普遍,后人简直将“尊”作为酒杯的代称.它一般为侈口,高颈,鼓腹或筒腹,圈足.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.
觞(shang):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中:“衔觞赋诗.”最初,通称为“爵”,后常
觥(gong):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:“射者中,羿者胜,~~交错,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.”觥,是一种平底、有把、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.旧注说:“觥大七升,以凹角为之.”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,考古家发现有铜凹,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,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.尊:李白诗《行路难》中:“金樽清酒斗十千.”古人说“决胜于樽(尊)俎之间”,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.俎是盛肉器.由于它使用普遍,后人简直将“尊”作为酒杯的代称.它一般为侈口,高颈,鼓腹或筒腹,圈足.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. 觞(shang):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中:“衔觞赋诗.”最初,通称为“爵”,后常称为“觞” ,是一种三脚、大腹、有把、饰有禾纹的酒器,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. 酌(zhuo):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中:“引觞满酌,颓然就醉.”壶: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.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.”此外,酒杯的别称还有钟、盅、觚、杯等等.
阅读天地(17分) (共2题;共17分)16. (6分) 阅读古文,完成练习。伯牙鼓琴,锺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,锺子期日:“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”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,锺子期又日:“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”锺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(1) 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,并谈谈你的感受。(2) 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。从此以后,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“知音”,用“高山流水”比喻________。(3) 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,他的心情是________;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,“破琴绝弦”,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。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,可以用________。(填四字词语)(4) 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,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(她)离别时的感伤?( )A . 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B . 满面春风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。C . 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D . 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17. (11.0分) 阅读下文,回答问题荷兰的花荷兰,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,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。海风轻轻鼓起波浪,海水就会漫过浅滩,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。于是,荷兰人在大海里,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,像万里长城一样,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,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。这样,荷兰人从海里淘出了千顷土地。也许是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,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、很执著的感情。在新垦的田野上,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。像郁金香,像风信子,像百合花。春末夏初,这些花盛开时,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,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。在茫茫花海中,荷兰人最迷郁金香。走遍荷兰,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。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,叶间伸出一根壮实的花茎,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,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。郁金香花色缤纷,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,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“斯巴达克”;像夜般神秘幽深的叫“夜皇后”;白花,镶有浅红花边的,被誉为“中国女性”,真是亭亭玉立,秀姿天成,荷兰人的想象多妙!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。有个老板特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。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的小石屋,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,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写着:“此屋出售,价值三枝郁金香。”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。其实,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,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,很久以前,这花被荷兰人发现,小心翼翼地捧回家,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,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,一年、两年……好多年过去了,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,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、典雅,就像有个作家说的,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,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。流连荷兰,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。(1) “一望无际”的意思是:________。(2) 仔细阅读短文,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?(3) 你是怎样理解“流连荷兰,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”这句线)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
1、伯牙把琴打破了,把琴弦也址断了,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,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知音--了。伯牙认为世界上没有知音是件痛苦的事儿,而且再遇知音是很难的,“知音难觅”就是这个道理。2、【第空】线空】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、【第1空】欣喜若狂--【第2空】悲痛饮绝--【第3空】深情厚谊4、B1、【第1空】一眼望不到边2、①走遍荷兰,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。有郁金香花色缤纷,荷兰人发挥奇妙的想象,给每种颜色的郁金香品种都取了个美妙动--听的名字。②荷兰人迷郁全香成痴,不惜花费重金购置罕见的郁金香,并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3、①荷兰人在大海里筑堤坝抵挡海水,从海里淘出千顷土地,让人不禁由衷赞叹他们那双勤劳双手的惊人的创造力。②荷兰到处--都种有郁金香,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,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,来。4、表达了对郁金香的喜爱和对荷兰人民勒劳的赞美之情。
相关考题。(1) 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“胜日”指的是(风和日丽的日子)(2) 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“一时”指的是(一时间,形容时间短暂)(3) 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“等闲”(平常)(4) 《春日》是诗人漫步在(泗水)河畔,享受踏青的乐趣。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?(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)______《渔歌子》 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1、直译:西塞山下,白鹭掠过,桃花盛开,春水初涨,鳜鱼更是肥美。戴着青竹笠,披着绿蓑衣,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。2、作者:张志和,字子同。自号“烟波钓徒”《渔歌子》共五首,流传最广。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,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,向往自由生活,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。3、 相关考题(1) 张志和是(唐)代著名诗人,自号(烟波钓徒)(2) 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,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。第二句,表现了西塞山前的(湖光山色),第三句运用了( 借代)的修辞方法,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(捕鱼的情态,乐而忘归)______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1、 直译: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,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。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,格外碧绿,映照着阳光的荷花,也异常红艳。2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写得是夏天,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。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,发出由衷的赞叹,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。3、 相关考题(1)“晓出”的“晓”指的是(早晨)(2)“别样”的意思是(特别)(3)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(杨万里)送朋友(林子方)时写的一首诗,送朋友的时间是(早晨),地点(西湖)。(4)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,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?______《赠花卿》 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1、直译: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,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,一半飘入了云端。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,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?2、《赠花卿》意思就是(以此诗)赠送给花敬定。锦城:即锦官城,此指成都。丝管:弦乐器和管乐器,这里泛指音乐。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,主将大张筵席,尽情作乐。纷纷: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。天上:双关语,虚指指天宫,实指皇宫。3、全诗四句,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,是实写;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,是遐想。因实而虚,虚实相生,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。______《竹里馆》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1、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,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准确描述。2、 重点字词:幽篁(huáng):幽是深的意思,篁是竹林。啸(xiào):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, 类似于打口哨。深林:指“幽篁”。3、 直译:月夜,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,间或弹弹琴,间或吹吹口哨。竹林里僻静幽深,无人知晓,却有明月陪伴,殷勤来相照。4、 相关考题王维是唐代著名的(山水田园派)诗人,李白被人称为诗仙,王维被后人称为(诗佛)。______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1、 直译: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,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,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,身上都佩戴着茱萸,却少了我一个人。2、 重点字词:(1)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有团聚登高的习俗。(2)山东:指的是华山以东。(3)茱萸:一种植物,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。3、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,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。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。尤其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成为了千古名句。4、 相关考题(1)九月九日是( 重阳)节,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(老人节)。(2)判断对错: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(X)(3)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“___”表达了(思乡)之情。______《示儿》 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1、 直译:原本我就知道,人死后一切都无踪迹,伤心的只是看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。待到军队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时候,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时候,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。2、作者:陆游,字务观,号放翁。南宋爱国诗人。陆游是一个多产诗人。3、这首诗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遗言,也是绝笔。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,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。4、 相关考题(1)陆游,字(务观),号(放翁),是我国杰出的(爱国)诗人,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。(2)《示儿》是陆游的(绝笔)制作。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,即便是他死了,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,表达了作者的(爱国)之情。(3)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“北定”指的是(收复北方)(4)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“乃翁”指的是(你的父亲)______《江雪》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1、直译: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,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脚印。在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、戴着斗笠的渔翁,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。2、作者:柳宗元,字子厚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。3、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,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不见行人和飞鸟,只有一位渔翁在江面上垂钓。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,超凡脱俗。4、相关考题(1)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(韩愈)一起倡导古文运动,与宋朝的(苏轼 )( 苏辙)( 苏洵)( 欧阳修)(曾巩 )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。(2)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(柳宗元)的精神写照。(3)这是一首五言( 绝句),这首诗仿佛一幅画,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呢?______《望洞庭》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1、直译:洞庭湖水与秋月交相辉映,湖面上风平浪静,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。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,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的一颗青螺。2、作者:刘禹锡,字梦得,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。被后人称为“诗豪”3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前两句写洞庭湖与秋月,后两句写山水全景。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。4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,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。(2)判断对错。两相和的意思是指水域月光融为一体。(对)白银盘是指用白银做成的盘子。(错)(3)刘禹锡被称为(诗豪),王维为(诗佛),李贺为(诗鬼),白居易为(诗魔)______《春晓》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道少。1、作者:孟浩然。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。擅长五言绝句。2、直译: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,清晨起来听到处处都有鸟在叫。回想深夜一阵风声和雨声,不知道多少献花被吹落了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不觉(绝)晓 睡觉(叫) 处处(触) 处(楚)理(2)诗中描写了( 春)季的美好景象。诗人不是从所见去抒发情感,而是从所(闻)去联想,让人好像(听 )鸟叫,好像(看到)花落。(3)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。《咏柳》______《凉州词》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1、作者:王翰,字子羽。主要写边塞诗,以这首最为著名。2、直译: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,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畅饮,琵琶声从远处传来,催促他们上马出发,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,您可别见笑,自古打仗有几个人可以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啊!3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,表达了饿将士们的豪情壮志。4、相关考题(1)“欲饮琵琶”中的“欲”意思是(将要)“夜光杯”是指(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)。(2)对错1)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,他们写的《凉州词》都是边塞诗(V)2)最后一句是反问句,是千古名句,令人深思。(V)3)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。(X)______《出塞》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1、作者:王昌龄 字少伯。擅长写边塞诗。2、直译: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,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,自秦汉以来,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。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,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,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。3、《出塞》为旧乐府题。内容大都市写战争的。王昌龄这首诗有感于边防战火不断,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与人团聚,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杀敌,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。4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万里长征人未还(环) 还(孩)来就菊花但使龙城飞将(犟)在将(读一声)军不教(四声)胡马度阴山教(一声)课(2)龙城飞将指的是(李广),他是(汉)代名将,被世人成为(飞将军)(3)“阴山”指今天的(内蒙古)境内,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。(4)这首诗中的(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)是千古名句,前半句运用了“互文”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1、直译: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夜里,远迎好友来到吴地,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,连那楚山也显得冷清孤独。你回到洛阳后,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,你就说我心里依然坦荡高洁,好像一片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。2、相关考题(1)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“七绝圣手”(王昌龄),盛唐时期著名的(边塞)诗人。(2)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,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?请写出三首(诗的题目即可)(3)王昌龄送的人是(辛渐)______《鹿柴》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1、直译:山中空寂清幽,只听见人声,看不见人影。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,洒落在青苔上。2、这首诗送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,表达了作者多大自然的喜爱之情。3、相关考题(1)《鹿柴》中的“柴”应读(寨)(2)这首诗描绘的是(傍晚)时分的幽静景色。(3)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,更突出了深林的(幽静)(4)诗人王维是个才子,苏轼曾经赞他(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),他与孟浩然合称(王孟)过江____尺浪,入竹_____竿斜。______《山村》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, 烟村四五家,亭台六七座, 八九十枝花。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,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,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,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。1、作者简介:邵雍(1011-1077),字尧夫,又称安乐先生、百源先生,谥康节,后世称邵康节,北宋五子之一,北宋理学家。2、与邵雍相关(1)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天之计在于晨,一生之计在于勤”出自邵雍(2)邵雍一声淡泊名利,以教书为生。当时的司马光,程颢,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。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。取名为“安乐窝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。(3)邵雍精通易学。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。(4)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《山村》______《咏柳》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1、关于作者:贺知章 字季真,号四明狂客,主要擅长写绝句。另外一首《回乡偶书》也广为流传。2、这首《咏柳》是一首咏物的诗,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,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。3、相关考题(1)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(打扮),丝绦___(用丝编成的绳带)(2)本诗中运用了(拟人,比喻,设问)的修辞方法。(3)诗人把(春风)比作一把剪刀,形象,富有美感。又运用了(比喻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古朗月行》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1、《古朗月行》: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。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“古朗月行”,但李白并没有袭旧,而是自成以风格。尤其是前四句,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。2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,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。3、相关考题(1) “又疑瑶台镜”中的“疑”和“疑是地上霜”的“疑”都是(怀疑)的意思,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(古朗月行)和(静夜思)(2)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,诗人把月亮比作(白玉盘)和(瑶台镜),十分幼稚而可爱,语言质朴,比喻有趣。(3)诗中(又疑瑶台镜)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,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。______《锄禾》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1、这首诗又叫《悯农》,作者唐代诗人李绅。《悯农》共两首,这是其一。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,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。2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当中的名句(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)告诫人们要(珍惜粮食,不要浪费)。(2)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(农民)的辛苦,提醒人们(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),诗歌表达了对农民(敬重与同情),著名诗人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,这两句诗是(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)(3)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。______《赠汪伦》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1、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,汪伦是李白的朋友。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。前两句叙事,后两句抒情。线)这是一首(送别 )诗,是(汪伦 )送别(李白 )(2)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(屈原 )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(3)本诗运用了(比喻 )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。______《悯农》其二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1、译文:春天中下一粒种子,秋季能收万颗粮食,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,但仍然有农民饿死。很多学生,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。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?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,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?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。2、相关考题(1)《悯农》二比《悯农》一更加深刻,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,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。(2)诗中第(1)句写春种,第(2)句写秋收。春华秋实概括了(农民)生产粮食的(辛苦)。“一粒粟” 和“万颗子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现了农民劳动(创造的巨大财富)。______《登鹳雀楼》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1、作者:王之涣 字季凌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。2、重点词语解释:(1)鹳雀楼: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,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。(2)依:傍着 尽:消失 穷:达到极点 更:再。3、相关考题(1)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(见),短短的十个字,现在看来,也如身临其境,如见其景,后两句是诗人所(想),要想看到最远方,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。(2)(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)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、不断努力。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(比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等)______《画鸡》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生平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1、作者:唐寅,字伯虎 。是明朝很有名的画家、书法家和诗人 。2、直译: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,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。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,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。3、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,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,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。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,说出了公鸡的威严,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。______《绝句》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1、作者:杜甫。字子美 ,号少陵野老 。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人称 诗圣,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。2、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。碧绿的柳树上,黄莺在歌唱,晴空万里的蓝天,一行白鹭在飞翔。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,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。这首诗由近及远,描写有动有静,动静结合,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。3、 相关考题(1)大李杜指的是(李白)和( 杜甫),小李杜指的是(李商隐 )和( 杜牧)(2)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,历尽艰难,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,所以被后人称为(诗史 )(3)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?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。______《春夜喜雨》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1、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。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。2、相关考题(1)读音。好(hao三声 )雨,潜(qian二声 )入夜,花重( zhong四声)锦官城(2)这首诗是描写春夜(雨景 )的,诗人按照(盼 )雨,(听 )雨,(看)雨的思路,赞美了(春雨 )的及时。(3)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( 拟人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凉州词》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1、直译: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,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,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,显得孤峭冷寂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,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2、凉州词:又名《凉州歌》。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(《凉州词》)配的唱词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:黄河远上白云间((jiān ) 京口瓜洲一水间((jiān )(2)判断对错:仞是古代长度单位,七米或八米为一仞。( X)诗中杨柳指的是《折杨柳》这首曲子。(V )______《山行》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1、作者:字牧之。号樊川居士 。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。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。除本篇以外,杜牧的七绝《赤壁》建议学生背诵。2、诗文分析: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。三四句写深秋美景。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,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。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。3、相关考题(1)小李杜是指___(李商隐和杜牧),大李杜指___(李白和杜甫 ),王孟指___(王维和梦好人 ),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,韩柳指的是___(韩愈和柳宗元 )(2)仿照例子填空。远上寒山石径斜--(写山,写山路)白云深处有人家--(写云,写人家 )停车坐爱枫林晚--( 写枫林晚景)霜叶红于二月花--( 写秋霜)(3)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,而这首《山行》却是秋的颂歌。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,把这首诗默写下来。刘禹锡的《秋词》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,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17《夜宿山寺》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1、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。2、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,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。3、 危楼,这里指高楼。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4、 直译: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,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。我不敢大声说话,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。
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深林:指“幽篁”。3、 直译:月夜,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,间或弹弹琴,间或吹吹口哨。竹林里僻静幽深,无人知晓,却有明月陪伴,殷勤来相照。4、 相关考题王维是唐代著名的(山水田园派)诗人,李白被人称为诗仙,王维被后人称为(诗佛)。______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1、 直译: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,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,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,身上都佩戴着茱萸,却少了我一个人。2、 重点字词:(1)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有团聚登高的习俗。(2)山东:指的是华山以东。(3)茱萸:一种植物,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。3、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,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。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。尤其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成为了千古名句。4、 相关考题(1)九月九日是( 重阳)节,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(老人节)。(2)判断对错: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(X)(3)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“___”表达了(思乡)之情。______《示儿》 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1、 直译:原本我就知道,人死后一切都无踪迹,伤心的只是看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。待到军队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时候,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时候,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。2、作者:陆游,字务观,号放翁。南宋爱国诗人。陆游是一个多产诗人。3、这首诗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遗言,也是绝笔。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,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。4、 相关考题(1)陆游,字(务观),号(放翁),是我国杰出的(爱国)诗人,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。(2)《示儿》是陆游的(绝笔)制作。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,即便是他死了,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,表达了作者的(爱国)之情。(3)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“北定”指的是(收复北方)(4)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“乃翁”指的是(你的父亲)______《江雪》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1、直译: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,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脚印。在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、戴着斗笠的渔翁,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。2、作者:柳宗元,字子厚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。3、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,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不见行人和飞鸟,只有一位渔翁在江面上垂钓。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,超凡脱俗。4、相关考题(1)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(韩愈)一起倡导古文运动,与宋朝的(苏轼 )( 苏辙)( 苏洵)( 欧阳修)(曾巩 )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。(2)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(柳宗元)的精神写照。(3)这是一首五言( 绝句),这首诗仿佛一幅画,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呢?______《望洞庭》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1、直译:洞庭湖水与秋月交相辉映,湖面上风平浪静,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。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,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的一颗青螺。2、作者:刘禹锡,字梦得,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。被后人称为“诗豪”3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前两句写洞庭湖与秋月,后两句写山水全景。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。4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,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。(2)判断对错。两相和的意思是指水域月光融为一体。(对)白银盘是指用白银做成的盘子。(错)(3)刘禹锡被称为(诗豪),王维为(诗佛),李贺为(诗鬼),白居易为(诗魔)______《春晓》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道少。1、作者:孟浩然。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。BOB.com擅长五言绝句。2、直译: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,清晨起来听到处处都有鸟在叫。回想深夜一阵风声和雨声,不知道多少献花被吹落了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不觉(绝)晓 睡觉(叫) 处处(触) 处(楚)理(2)诗中描写了( 春)季的美好景象。诗人不是从所见去抒发情感,而是从所(闻)去联想,让人好像(听 )鸟叫,好像(看到)花落。(3)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。《咏柳》______《凉州词》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1、作者:王翰,字子羽。主要写边塞诗,以这首最为著名。2、直译: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,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畅饮,琵琶声从远处传来,催促他们上马出发,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,您可别见笑,自古打仗有几个人可以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啊!3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,表达了饿将士们的豪情壮志。4、相关考题(1)“欲饮琵琶”中的“欲”意思是(将要)“夜光杯”是指(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)。(2)对错1)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,他们写的《凉州词》都是边塞诗(V)2)最后一句是反问句,是千古名句,令人深思。(V)3)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。(X)______《出塞》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1、作者:王昌龄 字少伯。擅长写边塞诗。2、直译: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,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,自秦汉以来,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。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,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,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。3、《出塞》为旧乐府题。内容大都市写战争的。王昌龄这首诗有感于边防战火不断,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与人团聚,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杀敌,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。4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万里长征人未还(环) 还(孩)来就菊花但使龙城飞将(犟)在将(读一声)军不教(四声)胡马度阴山教(一声)课(2)龙城飞将指的是(李广),他是(汉)代名将,被世人成为(飞将军)(3)“阴山”指今天的(内蒙古)境内,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。(4)这首诗中的(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)是千古名句,前半句运用了“互文”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1、直译: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夜里,远迎好友来到吴地,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,连那楚山也显得冷清孤独。你回到洛阳后,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,你就说我心里依然坦荡高洁,好像一片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。2、相关考题(1)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“七绝圣手”(王昌龄),盛唐时期著名的(边塞)诗人。(2)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,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?请写出三首(诗的题目即可)(3)王昌龄送的人是(辛渐)______《鹿柴》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1、直译:山中空寂清幽,只听见人声,看不见人影。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,洒落在青苔上。2、这首诗送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,表达了作者多大自然的喜爱之情。3、相关考题(1)《鹿柴》中的“柴”应读(寨)(2)这首诗描绘的是(傍晚)时分的幽静景色。(3)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,更突出了深林的(幽静)(4)诗人王维是个才子,苏轼曾经赞他(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),他与孟浩然合称(王孟)过江____尺浪,入竹_____竿斜。______《山村》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, 烟村四五家,亭台六七座, 八九十枝花。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,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,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,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。1、作者简介:邵雍(1011-1077),字尧夫,又称安乐先生、百源先生,谥康节,后世称邵康节,北宋五子之一,北宋理学家。2、与邵雍相关(1)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天之计在于晨,一生之计在于勤”出自邵雍(2)邵雍一声淡泊名利,以教书为生。当时的司马光,程颢,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。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。取名为“安乐窝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。(3)邵雍精通易学。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。(4)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《山村》______《咏柳》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1、关于作者:贺知章 字季真,号四明狂客,主要擅长写绝句。另外一首《回乡偶书》也广为流传。2、这首《咏柳》是一首咏物的诗,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,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。3、相关考题(1)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(打扮),丝绦___(用丝编成的绳带)(2)本诗中运用了(拟人,比喻,设问)的修辞方法。(3)诗人把(春风)比作一把剪刀,形象,富有美感。又运用了(比喻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古朗月行》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1、《古朗月行》: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。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“古朗月行”,但李白并没有袭旧,而是自成以风格。尤其是前四句,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。2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,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。3、相关考题(1) “又疑瑶台镜”中的“疑”和“疑是地上霜”的“疑”都是(怀疑)的意思,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(古朗月行)和(静夜思)(2)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,诗人把月亮比作(白玉盘)和(瑶台镜),十分幼稚而可爱,语言质朴,比喻有趣。(3)诗中(又疑瑶台镜)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,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。______《锄禾》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1、这首诗又叫《悯农》,作者唐代诗人李绅。《悯农》共两首,这是其一。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,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。2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当中的名句(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)告诫人们要(珍惜粮食,不要浪费)。(2)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(农民)的辛苦,提醒人们(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),诗歌表达了对农民(敬重与同情),著名诗人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,这两句诗是(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)(3)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。______《赠汪伦》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1、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,汪伦是李白的朋友。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。前两句叙事,后两句抒情。线)这是一首(送别 )诗,是(汪伦 )送别(李白 )(2)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(屈原 )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(3)本诗运用了(比喻 )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。______《悯农》其二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1、译文:春天中下一粒种子,秋季能收万颗粮食,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,但仍然有农民饿死。很多学生,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。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?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,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?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。2、相关考题(1)《悯农》二比《悯农》一更加深刻,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,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。(2)诗中第(1)句写春种,第(2)句写秋收。春华秋实概括了(农民)生产粮食的(辛苦)。“一粒粟” 和“万颗子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现了农民劳动(创造的巨大财富)。______《登鹳雀楼》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1、作者:王之涣 字季凌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。2、重点词语解释:(1)鹳雀楼: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,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。(2)依:傍着 尽:消失 穷:达到极点 更:再。3、相关考题(1)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(见),短短的十个字,现在看来,也如身临其境,如见其景,后两句是诗人所(想),要想看到最远方,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。(2)(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)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、不断努力。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(比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等)______《画鸡》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生平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1、作者:唐寅,字伯虎 。是明朝很有名的画家、书法家和诗人 。2、直译: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,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。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,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。3、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,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,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。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,说出了公鸡的威严,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。______《绝句》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1、作者:杜甫。字子美 ,号少陵野老 。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人称 诗圣,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。2、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。碧绿的柳树上,黄莺在歌唱,晴空万里的蓝天,一行白鹭在飞翔。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,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。这首诗由近及远,描写有动有静,动静结合,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。3、 相关考题(1)大李杜指的是(李白)和( 杜甫),小李杜指的是(李商隐 )和( 杜牧)(2)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,历尽艰难,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,所以被后人称为(诗史 )(3)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?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。______《春夜喜雨》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1、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。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。2、相关考题(1)读音。好(hao三声 )雨,潜(qian二声 )入夜,花重( zhong四声)锦官城(2)这首诗是描写春夜(雨景 )的,诗人按照(盼 )雨,(听 )雨,(看)雨的思路,赞美了(春雨 )的及时。(3)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( 拟人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凉州词》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1、直译: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,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,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,显得孤峭冷寂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,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2、凉州词:又名《凉州歌》。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(《凉州词》)配的唱词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:黄河远上白云间((jiān ) 京口瓜洲一水间((jiān )(2)判断对错:仞是古代长度单位,七米或八米为一仞。( X)诗中杨柳指的是《折杨柳》这首曲子。(V )______《山行》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1、作者:字牧之。号樊川居士 。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。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。除本篇以外,杜牧的七绝《赤壁》建议学生背诵。2、诗文分析: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。三四句写深秋美景。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,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。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。3、相关考题(1)小李杜是指___(李商隐和杜牧),大李杜指___(李白和杜甫 ),王孟指___(王维和梦好人 ),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,韩柳指的是___(韩愈和柳宗元 )(2)仿照例子填空。远上寒山石径斜--(写山,写山路)白云深处有人家--(写云,写人家 )停车坐爱枫林晚--( 写枫林晚景)霜叶红于二月花--( 写秋霜)(3)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,而这首《山行》却是秋的颂歌。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,把这首诗默写下来。刘禹锡的《秋词》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,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17《夜宿山寺》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1、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。2、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,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。3、 危楼,这里指高楼。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4、 直译: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,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。我不敢大声说话,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。
古文诵读(15分)游西山记袁中道出西直门,过高梁桥,杨柳夹道,带以清溪,流水澄澈,洞见沙石,蕴藻萦蔓,鬣走带牵③,小鱼尾游,翕忽跳达,亘流背林,禅刹相接,绿叶浓郁,下覆朱户,寂静无人,鸟鸣花落。过响水闸,听水声汩汩。至龙潭堤,树益茂,水益阔,是为西湖也。每至盛夏之月,芙蓉十里如锦,香风芬馥,士女骈阗⑦,临流泛觞,最为胜处矣。选自《西山十记》)【注释】①西直门:指今北京的西直门,城楼已拆除。②带以清溪:道旁清溪如同衣带。③鬣(lie)走带牵: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着,互相牵扯。鬣,马颈上的长毛。④翕忽跳达:迅疾地跳跃。达,轻捷。⑤亘流背林:流水绵延,背依树林。⑥西湖: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。⑦骈(tián)络绎不绝。⑧泛觞(shang):酒杯放在流水上,任其漂流,流到谁面前,谁就饮酒。3.照样子,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,再写出一个有同一义项的成语。(4分)例:过高梁桥意思:经过。成语:过河拆桥(1)流水澄澈,洞见沙石意思成语(2)树益茂,水益阔意思成语4.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3分))A.是为西湖也(这)B.最为胜处矣(胜过,超过)C.临流泛觞(靠近)D.至龙潭堤(到)5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(1)绿叶浓郁,下覆朱户。(2)芙蓉十里如锦,香风芬馥。6.作者是按什么线.由本文中“寂静无人,鸟鸣花落”的意境,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相似的古诗文?请默写出来。(2分)
【古文诵读】3.(1)清楚洞若观火(2)更加精益求精4.B(美好)5.(1)绿叶茂密繁盛,下面遮掩着富贵人家的宅第。(2)荷花盛开蔓延十里,如一匹锦缎,风中飘着清新浓郁的香气。6.按照自己的行踪来组织材料。7.示例一: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示例二: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参考译文:我走出西直门,经过高梁桥,路两边都是杨树柳树,旁边清溪如带,流水非常清澈,能清楚地看见沙石,水草积聚,枝蔓缠绕,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着,互相牵扯小鱼来回游泳,非常迅疾,流水绵延,背依树林,禅院和古刹相接,绿叶茂密繁盛,下面遮掩着富贵人家的宅第,寂静无人,鸟在鸣叫,花瓣飘零。经过响水闸,可以听见汩汩的水声。到了龙潭堤,树更加茂密,水面更加宽阔,这就是昆明湖了。每至盛夏的时候,荷花盛开蔓延十里,如一匹锦缎,风中飘着清新浓郁的香气,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,列坐水边,浮杯饮酒,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。
阅读天地(17分) (共2题;共17分)16. (6分) 阅读古文,完成练习。伯牙鼓琴,锺子期听之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,锺子期日:“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”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,锺子期又日:“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”锺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(1) 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,并谈谈你的感受。(2) 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。从此以后,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“知音”,用“高山流水”比喻________。(3) 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,他的心情是________;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,“破琴绝弦”,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。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,可以用________。(填四字词语)(4) 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,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(她)离别时的感伤?( )A . 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B . 满面春风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。C . 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D . 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17. (11.0分) 阅读下文,回答问题荷兰的花荷兰,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,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。海风轻轻鼓起波浪,海水就会漫过浅滩,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。于是,荷兰人在大海里,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,像万里长城一样,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,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。这样,荷兰人从海里淘出了千顷土地。也许是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,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、很执著的感情。在新垦的田野上,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。像郁金香,像风信子,像百合花。春末夏初,这些花盛开时,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,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。在茫茫花海中,荷兰人最迷郁金香。走遍荷兰,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。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,叶间伸出一根壮实的花茎,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,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。郁金香花色缤纷,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,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“斯巴达克”;像夜般神秘幽深的叫“夜皇后”;白花,镶有浅红花边的,被誉为“中国女性”,真是亭亭玉立,秀姿天成,荷兰人的想象多妙!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。有个老板特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。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的小石屋,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,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写着:“此屋出售,价值三枝郁金香。”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。其实,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,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,很久以前,这花被荷兰人发现,小心翼翼地捧回家,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,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,一年、两年……好多年过去了,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,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、典雅,就像有个作家说的,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,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。流连荷兰,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。(1) “一望无际”的意思是:________。(2) 仔细阅读短文,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?(3) 你是怎样理解“流连荷兰,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”这句线)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
相关考题。(1) 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“胜日”指的是(风和日丽的日子)(2) 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“一时”指的是(一时间,形容时间短暂)(3) 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“等闲”(平常)(4) 《春日》是诗人漫步在(泗水)河畔,享受踏青的乐趣。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?(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)______《渔歌子》 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1、直译:西塞山下,白鹭掠过,桃花盛开,春水初涨,鳜鱼更是肥美。戴着青竹笠,披着绿蓑衣,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。2、作者:张志和,字子同。自号“烟波钓徒”《渔歌子》共五首,流传最广。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,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,向往自由生活,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。3、 相关考题(1) 张志和是(唐)代著名诗人,自号(烟波钓徒)(2) 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,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。第二句,表现了西塞山前的(湖光山色),第三句运用了( 借代)的修辞方法,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(捕鱼的情态,乐而忘归)______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1、 直译:西湖到底是处在六月中,风光与其他时节都不同。连天的荷叶无边无际,格外碧绿,映照着阳光的荷花,也异常红艳。2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写得是夏天,作者选用的景物是荷花。前两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,发出由衷的赞叹,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同来描述。3、 相关考题(1)“晓出”的“晓”指的是(早晨)(2)“别样”的意思是(特别)(3)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(杨万里)送朋友(林子方)时写的一首诗,送朋友的时间是(早晨),地点(西湖)。(4)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,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?______《赠花卿》 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,半入江风半入云。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1、直译: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,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,一半飘入了云端。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,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?2、《赠花卿》意思就是(以此诗)赠送给花敬定。锦城:即锦官城,此指成都。丝管:弦乐器和管乐器,这里泛指音乐。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,主将大张筵席,尽情作乐。纷纷: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。天上:双关语,虚指指天宫,实指皇宫。3、全诗四句,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,是实写;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,是遐想。因实而虚,虚实相生,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。______《竹里馆》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1、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,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准确描述。2、 重点字词:幽篁(huáng):幽是深的意思,篁是竹林。啸(xiào):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, 类似于打口哨。深林:指“幽篁”。3、 直译:月夜,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,间或弹弹琴,间或吹吹口哨。竹林里僻静幽深,无人知晓,却有明月陪伴,殷勤来相照。4、 相关考题王维是唐代著名的(山水田园派)诗人,李白被人称为诗仙,王维被后人称为(诗佛)。______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1、 直译: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,每逢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,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,身上都佩戴着茱萸,却少了我一个人。2、 重点字词:(1)九月九日是重阳节,有团聚登高的习俗。(2)山东:指的是华山以东。(3)茱萸:一种植物,在重阳节的时候佩戴。3、这首诗是王维十几岁的时候写的,通过写自己思念家乡进而想到家里的兄弟思念自己。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。尤其是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成为了千古名句。4、 相关考题(1)九月九日是( 重阳)节,解放以后九月九日又被定为(老人节)。(2)判断对错:诗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(X)(3)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“___”表达了(思乡)之情。______《示儿》 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1、 直译:原本我就知道,人死后一切都无踪迹,伤心的只是看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。待到军队挥师北上收复失地的时候,不要忘了在祭祀的时候,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。2、作者:陆游,字务观,号放翁。南宋爱国诗人。陆游是一个多产诗人。3、这首诗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的遗言,也是绝笔。表达了作者一心希望收复失地,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和对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。4、 相关考题(1)陆游,字(务观),号(放翁),是我国杰出的(爱国)诗人,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。(2)《示儿》是陆游的(绝笔)制作。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,即便是他死了,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,表达了作者的(爱国)之情。(3)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“北定”指的是(收复北方)(4)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“乃翁”指的是(你的父亲)______《江雪》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1、直译:群山上看不到一只鸟的影子,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脚印。在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蓑衣、戴着斗笠的渔翁,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。2、作者:柳宗元,字子厚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。3、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,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不见行人和飞鸟,只有一位渔翁在江面上垂钓。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,超凡脱俗。4、相关考题(1)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(韩愈)一起倡导古文运动,与宋朝的(苏轼 )( 苏辙)( 苏洵)( 欧阳修)(曾巩 )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。(2)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(柳宗元)的精神写照。(3)这是一首五言( 绝句),这首诗仿佛一幅画,你看到了怎么样的一幅画呢?______《望洞庭》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遥望洞庭山水色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1、直译:洞庭湖水与秋月交相辉映,湖面上风平浪静,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。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,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银盘里的一颗青螺。2、作者:刘禹锡,字梦得,是唐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。被后人称为“诗豪”3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前两句写洞庭湖与秋月,后两句写山水全景。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。4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,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写出本体和喻体。(2)判断对错。两相和的意思是指水域月光融为一体。(对)白银盘是指用白银做成的盘子。(错)(3)刘禹锡被称为(诗豪),王维为(诗佛),李贺为(诗鬼),白居易为(诗魔)______《春晓》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道少。1、作者:孟浩然。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。擅长五言绝句。2、直译: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,清晨起来听到处处都有鸟在叫。回想深夜一阵风声和雨声,不知道多少献花被吹落了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不觉(绝)晓 睡觉(叫) 处处(触) 处(楚)理(2)诗中描写了( 春)季的美好景象。诗人不是从所见去抒发情感,而是从所(闻)去联想,让人好像(听 )鸟叫,好像(看到)花落。(3)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。《咏柳》______《凉州词》 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1、作者:王翰,字子羽。主要写边塞诗,以这首最为著名。2、直译: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美酒,将士们正在准备举杯畅饮,琵琶声从远处传来,催促他们上马出发,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,您可别见笑,自古打仗有几个人可以从战场上平安回来啊!3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,表达了饿将士们的豪情壮志。4、相关考题(1)“欲饮琵琶”中的“欲”意思是(将要)“夜光杯”是指(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)。(2)对错1)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,他们写的《凉州词》都是边塞诗(V)2)最后一句是反问句,是千古名句,令人深思。(V)3)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。(X)______《出塞》 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1、作者:王昌龄 字少伯。擅长写边塞诗。2、直译: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,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,自秦汉以来,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。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,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,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。3、《出塞》为旧乐府题。内容大都市写战争的。王昌龄这首诗有感于边防战火不断,守边战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与人团聚,因而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杀敌,使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。4、相关考题(1)辨音。万里长征人未还(环) 还(孩)来就菊花但使龙城飞将(犟)在将(读一声)军不教(四声)胡马度阴山教(一声)课(2)龙城飞将指的是(李广),他是(汉)代名将,被世人成为(飞将军)(3)“阴山”指今天的(内蒙古)境内,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。(4)这首诗中的(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)是千古名句,前半句运用了“互文”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1、直译:一个阴雨绵绵的秋夜里,远迎好友来到吴地,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,连那楚山也显得冷清孤独。你回到洛阳后,若亲朋好友问起我的情况,你就说我心里依然坦荡高洁,好像一片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。2、相关考题(1)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“七绝圣手”(王昌龄),盛唐时期著名的(边塞)诗人。(2)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,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?请写出三首(诗的题目即可)(3)王昌龄送的人是(辛渐)______《鹿柴》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1、直译:山中空寂清幽,只听见人声,看不见人影。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,洒落在青苔上。2、这首诗送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,表达了作者多大自然的喜爱之情。3、相关考题(1)《鹿柴》中的“柴”应读(寨)(2)这首诗描绘的是(傍晚)时分的幽静景色。(3)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,更突出了深林的(幽静)(4)诗人王维是个才子,苏轼曾经赞他(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),他与孟浩然合称(王孟)过江____尺浪,入竹_____竿斜。______《山村》宋 邵雍一去二三里, 烟村四五家,亭台六七座, 八九十枝花。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,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,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,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。1、作者简介:邵雍(1011-1077),字尧夫,又称安乐先生、百源先生,谥康节,后世称邵康节,北宋五子之一,北宋理学家。2、与邵雍相关(1)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天之计在于晨,一生之计在于勤”出自邵雍(2)邵雍一声淡泊名利,以教书为生。当时的司马光,程颢,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。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。取名为“安乐窝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。(3)邵雍精通易学。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。(4)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《山村》______《咏柳》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1、关于作者:贺知章 字季真,号四明狂客,主要擅长写绝句。另外一首《回乡偶书》也广为流传。2、这首《咏柳》是一首咏物的诗,通过对于柳树的描写,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。3、相关考题(1)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(打扮),丝绦___(用丝编成的绳带)(2)本诗中运用了(拟人,比喻,设问)的修辞方法。(3)诗人把(春风)比作一把剪刀,形象,富有美感。又运用了(比喻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古朗月行》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1、《古朗月行》: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。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“古朗月行”,但李白并没有袭旧,而是自成以风格。尤其是前四句,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。2、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,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。3、相关考题(1) “又疑瑶台镜”中的“疑”和“疑是地上霜”的“疑”都是(怀疑)的意思,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(古朗月行)和(静夜思)(2)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,诗人把月亮比作(白玉盘)和(瑶台镜),十分幼稚而可爱,语言质朴,比喻有趣。(3)诗中(又疑瑶台镜)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,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。______《锄禾》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1、这首诗又叫《悯农》,作者唐代诗人李绅。《悯农》共两首,这是其一。诗的重点是写农民的辛苦,并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。2、相关考题(1)这首诗当中的名句(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)告诫人们要(珍惜粮食,不要浪费)。(2)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(农民)的辛苦,提醒人们(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),诗歌表达了对农民(敬重与同情),著名诗人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,这两句诗是(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)(3)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。______《赠汪伦》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1、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,汪伦是李白的朋友。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。前两句叙事,后两句抒情。线)这是一首(送别 )诗,是(汪伦 )送别(李白 )(2)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(屈原 )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。(3)本诗运用了(比喻 )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。______《悯农》其二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1、译文:春天中下一粒种子,秋季能收万颗粮食,全国都没有闲置的土地,但仍然有农民饿死。很多学生,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。但农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?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,为什么还会有农民饿死呢?这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造成的悲剧。2、相关考题(1)《悯农》二比《悯农》一更加深刻,对农民的辛劳及悲惨命运做了真实的描写,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。(2)诗中第(1)句写春种,第(2)句写秋收。春华秋实概括了(农民)生产粮食的(辛苦)。“一粒粟” 和“万颗子”形成鲜明对比,表现了农民劳动(创造的巨大财富)。______《登鹳雀楼》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1、作者:王之涣 字季凌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。2、重点词语解释:(1)鹳雀楼: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,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。(2)依:傍着 尽:消失 穷:达到极点 更:再。3、相关考题(1)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(见),短短的十个字,现在看来,也如身临其境,如见其景,后两句是诗人所(想),要想看到最远方,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。(2)(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)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、不断努力。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(比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等)______《画鸡》明 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生平不敢轻言语,一叫千门万户开。1、作者:唐寅,字伯虎 。是明朝很有名的画家、书法家和诗人 。2、直译: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,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。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,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。3、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,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,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。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,说出了公鸡的威严,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。______《绝句》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1、作者:杜甫。字子美 ,号少陵野老 。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人称 诗圣,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。2、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。碧绿的柳树上,黄莺在歌唱,晴空万里的蓝天,一行白鹭在飞翔。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,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。这首诗由近及远,描写有动有静,动静结合,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。3、 相关考题(1)大李杜指的是(李白)和( 杜甫),小李杜指的是(李商隐 )和( 杜牧)(2)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,历尽艰难,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,所以被后人称为(诗史 )(3)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?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。______《春夜喜雨》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1、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。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。2、相关考题(1)读音。好(hao三声 )雨,潜(qian二声 )入夜,花重( zhong四声)锦官城(2)这首诗是描写春夜(雨景 )的,诗人按照(盼 )雨,(听 )雨,(看)雨的思路,赞美了(春雨 )的及时。(3)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( 拟人)的修辞方法。______《凉州词》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1、直译: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,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,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,BOB.com显得孤峭冷寂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,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2、凉州词:又名《凉州歌》。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(《凉州词》)配的唱词。3、相关考题(1)辨音:黄河远上白云间((jiān ) 京口瓜洲一水间((jiān )(2)判断对错:仞是古代长度单位,七米或八米为一仞。( X)诗中杨柳指的是《折杨柳》这首曲子。(V )______《山行》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1、作者:字牧之。号樊川居士 。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。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。除本篇以外,杜牧的七绝《赤壁》建议学生背诵。2、诗文分析: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。三四句写深秋美景。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,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。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。3、相关考题(1)小李杜是指___(李商隐和杜牧),大李杜指___(李白和杜甫 ),王孟指___(王维和梦好人 ),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,韩柳指的是___(韩愈和柳宗元 )(2)仿照例子填空。远上寒山石径斜--(写山,写山路)白云深处有人家--(写云,写人家 )停车坐爱枫林晚--( 写枫林晚景)霜叶红于二月花--( 写秋霜)(3)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,而这首《山行》却是秋的颂歌。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,把这首诗默写下来。刘禹锡的《秋词》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,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17《夜宿山寺》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1、 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。2、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,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。3、 危楼,这里指高楼。 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4、 直译: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,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。我不敢大声说话,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。
古文诵读(15分)游西山记袁中道出西直门,过高梁桥,杨柳夹道,带以清溪,流水澄澈,洞见沙石,蕴藻萦蔓,鬣走带牵③,小鱼尾游,翕忽跳达,亘流背林,禅刹相接,绿叶浓郁,下覆朱户,寂静无人,鸟鸣花落。过响水闸,听水声汩汩。至龙潭堤,树益茂,水益阔,是为西湖也。每至盛夏之月,芙蓉十里如锦,香风芬馥,士女骈阗⑦,临流泛觞,最为胜处矣。选自《西山十记》)【注释】①西直门:指今北京的西直门,城楼已拆除。②带以清溪:道旁清溪如同衣带。③鬣(lie)走带牵: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着,互相牵扯。鬣,马颈上的长毛。④翕忽跳达:迅疾地跳跃。达,轻捷。⑤亘流背林:流水绵延,背依树林。⑥西湖: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。⑦骈(tián)络绎不绝。⑧泛觞(shang):酒杯放在流水上,任其漂流,流到谁面前,谁就饮酒。3.照样子,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,再写出一个有同一义项的成语。(4分)例:过高梁桥意思:经过。成语:过河拆桥(1)流水澄澈,洞见沙石意思成语(2)树益茂,水益阔意思成语4.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3分))A.是为西湖也(这)B.最为胜处矣(胜过,超过)C.临流泛觞(靠近)D.至龙潭堤(到)5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(1)绿叶浓郁,下覆朱户。(2)芙蓉十里如锦,香风芬馥。6.作者是按什么线.由本文中“寂静无人,鸟鸣花落”的意境,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相似的古诗文?请默写出来。(2分)